一、 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点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不可治愈。
2、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3、 艾滋病需要终身治疗,会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负担。
4、 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5、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6、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7、 每次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与传播。
8、 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
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公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9、 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使用合成毒品/醉酒会增加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10、 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11、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性行为),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检测和咨询服务。
13、 感染艾滋病毒后及早接受抗艾滋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是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禁毒宣传教育基本知识点
1、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口号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型毒品主要有冰毒、摇头丸、氨胺酮等,其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3、吸毒的危害:
(1) 引发神经系统的损害,甚至造成精神障碍和精神类疾病;
(2) 造成后代畸形发育或死亡;
(3) 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4) 吞噬社会财富,导致家破人亡;
(5) 引发犯罪;
(6) 由犯罪或自杀等造成吸毒者死于非命的几率增加;
(7) 在一些毒品经济发达的国家,毒品导致非法经济盛行、货币政策紊乱、政治腐败、暴力与黑社会当道,教育系统失效等等严重问题。
4、毒品与艾滋病
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密切。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渠道。除静脉吸毒者共用针管造成艾滋病的传播外,吸食新型合成毒品造成的性乱大大增加了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5、如何拒绝毒品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进娱乐场所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7)青少年树立“四个意识”,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意识、“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意识、“吸毒违法,贩毒犯罪”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构筑“三道防线”,即心里防线、行为防线、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