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知多少?

 网贷知多少

(改编自 央视网新闻:那些依靠花呗和白条的大学生们,都过得怎么样?)

央视网消息:刚刚结束大学生涯的王刚,没有选择和同学一起毕业旅行,他正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王刚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他要用薪资偿还本科时欠下的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

王刚本科毕业于北京某双一流高校,寝室住着六个男生,其中四个享有两万元的京东白条额度,三个同时背负蚂蚁金服欠款。

王刚的家境还算不错,父亲在某民营企业担任高管。但是父母拒绝为王刚偿还蚂蚁金服和京东白条的欠款,他们无法理解,每个月提供四千多的生活费,为何儿子还需要向电商平台借贷?

“其实想想挺不值得,很多东西真的没必要买。好多东西买了都没用几次,甚至压根都没用上,当时买的时候冷静一下,也就不会欠款这么多啦。”

王刚的窘境并非个例。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几年前校园贷引发的数场惨剧,提升了青年学生群体对“校园贷”的警惕,加上执法机构的打击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曾经野蛮生长的非法借贷平台看似陷入沉寂,但其实并没有杜绝。

 

今年3月份,张家口市一在校大学生,在当地一家宾馆被发现死亡。该男生父亲说:“怀疑儿子死亡是因为“校园贷催贷”,1月份至今,已接到多个催贷电话”。

今年1月份,长沙19岁女孩陷入现金贷泥潭,在半年中向至少18家公司借款,其母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今年9月份,刚刚就读北京某学院研一的学生小文,看着校内布告栏和厕所里张贴的各种校园贷小广告,心有余悸。就在半年前确定读研后她开始从校园贷借款,半年时间,借款从当初的4000元“滚”到20万,她一度没有勇气来到新学校,最后父母卖掉房子才替她还完债务。

2017年5月份由银监会、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业务,明确未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提供信贷服务。大量借贷平台都推出了相关限制政策,例如将借贷人的年龄限制提升至23周岁、无固定收入者无法借贷。

但是对于消费需求旺盛却又缺少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又找到了一条更加安全合法的消费渠道,花呗和白条。

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王刚对于大一那年的“双十一”耿耿于怀。那一年,他为了省出钱来购买一件心仪的冬衣,不得不取消自己的寒假台湾行。之后有了京东白条,开始激活的时候,王刚觉得自己彻底解放了。两千元的额度转化为一双进口名牌球鞋,为王刚的朋友圈赚得了数十个赞。好景不长,为了还清债务,将近两个星期的节衣缩食几乎令他崩溃。更令王刚感到不舒服的,是白条带来的精神压力。最终,他举起电话向母亲求助,一番数落之后,他还是得到了三千救济,还清了欠款。

2017年4月,蚂蚁花呗发布一则广告《年轻,就是花呗》。广告中,三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花呗帮助下轻易实现了自己梦想的生活状态,而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更是令人心动。类似的广告文案也出现在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中,四名衣着朴实、生活寒酸的年轻人,在星巴克中吃着廉价泡面,但是因为白条,他们迅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即时没看过这些广告,很多和王刚一样的年轻人,也选择开通白条和花呗,因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和他们不相匹配的经济能力,再加上京东、蚂蚁金服优厚的还款条件,确实碰触到了他们的痛点。

作为如今超前消费的代表,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贷款平台。“先购物后付款”的京东白条,提供30天的免息期和24期的分期付款,最高授信额度20万元。与京东白条相比,蚂蚁花呗的消费范围更加广阔。蚂蚁花呗独立于任何电商平台之外,开通几乎零门槛,只要实名注册支付宝,便可以开通。只要在规定期限内还款,就不会收取任何利息。

但事实上,大部分开通并使用花呗、白条的年轻人将钱花在了奢侈品消费上。数据显示,在使用蚂蚁花呗购买的商品中,女装、饰品、美妆等潮流女性商品占比超过20%。

 

利益背后的代价

年轻、线上消费、敢于尝试,这些90后消费者的共同特征,也刺激着电商平台不断推出眼花缭乱的优惠活动。围绕花呗支付,支付宝推出的线上活动就包括各类红包、抽奖、礼券,被吸引的还不仅仅是年轻群体。

去年6月,小刘的母亲开通了支付宝,为了赚取红包和赏金,她鼓动全家三口都开通了支付宝功能。几乎每天,他们之间都要相互发送红包口令。“刚开始,一家人一天一共能领到五六元,妈妈开玩笑说‘马云爸爸每天送我们家一盘菜’。”

随着红包性质的改变,小刘和母亲又相继开通了花呗和余额宝。“今年4月,妈妈和爸爸突然跟我视频,要我教他们如何关闭花呗,因为他们误点‘一键花呗’,将花呗设置成了首先支付,两个多月都没有发现,被收取了利息。”

“借贷欠款”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不论看似多么轻松,借出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偿还。如果说非法校园贷是“尖刀和匕首”,那么超前消费就像慢性毒药,只是压力较小,对借款人的腐蚀更慢。在疯狂消费过后,就会看到“下月吃土”“超过五毛钱的局不要找我”“泡面相伴”这样无奈的调侃。

“花明天的钱,享现在的福”,这是白条花呗广告期望传递的理念,但这些广告背后,都巧妙地回避了一个现实问题——明天的债务谁来还?

欠的钱,早晚是要还的

作为一种超前的消费方式,蚂蚁花呗的额度并非无偿馈赠,那些优惠、奖励金的背后,依然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蚂蚁金服、京东白条的还款渠道无非以下几种:向父母讨要、出去兼职、省吃俭用,甚至于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借债还债”。

刚上大四的小陈,消费都有计划。除了双十一、双十二集中消费,很少使用花呗。他的欠款一定会在规定期限内还上,主要方式还是从下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里面扣。

“花呗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人民大学心理学院三年级硕士姜松说,“我开通蚂蚁花呗,只是为了在双十一抢购一款球鞋,从那以后我也很少用,一般是领到了花呗红包为了消费才使用,但是最近花呗红包只有一毛甚至几分钱,所以我也就不用了。”

但并不是每名大学生都有强大自控力。在各大高校快递提取点,总能看到学生排队取快递的场景,而双十一后几天,更会出现密集长龙。

大多数背负欠贷又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当发现自己的账单已经积累到四位数甚至五位数时,借贷的大学生才会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在一次一次透支消费的过程中,他们只会离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校园贷平台上不需要收入证明就可以轻松拿到贷款,学生是对利息不敏感的。一旦学生还不上利息或是滞纳金,便会背负“滚雪球”似的还债压力,这对于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无异于将其推至崩溃的边缘。暴力催收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心理危机,最后酿成悲剧。”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金融安全开学第一课”时说道。

双十一马上就要来了,以下为同学们提供防范网贷锦囊:

1、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虚荣,不攀比,良性消费,防止冲动消费。

每日生活费不少,也很节省,可是为什么突然就“穷”了呢,原因很可能就是一些“冲动型消费”及,可以在支付宝等APP上加入一些日最高消费金额限制来约束自己。主动对校园网贷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知道利息是如何收取的。还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消费,量入而出,理性消费,切忌攀比消费。

2、坚决不做卡奴、贷奴

很多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办理信用卡和网贷,虽然短期获得了经济上的高消费,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压缩生活开支,为还款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更严重者会走上歧途,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都有影响。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综合比较,尽量不分期购物,同时切忌以贷还贷。

3、平时可参加勤工俭学缓解压力

节流的同时还需要开源,在大学里有很多可供学生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平时多参加一些兼职,不仅能得到一定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还能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当然在兼职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上当受骗。

4、大学生应注意对自己个人信息的管理,无论是身份证、学生证还是支付宝、银行卡账户,都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哪怕是学校的熟人(包括老师、学长、室友等),以免被有心人用作其他用途,如用你的个人信息去进行校园贷,在你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了一身债,有许多大学生就是因为这样而走向了极端。

5、强化法律意识,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假如进行了校园贷自己的权益却被侵害,应如何维权。

6、不参与校园网贷行为:不在校园内宣传网贷,不做网贷代理人或中介,不向同学介绍网贷经历或网贷路径,更不能直接开展网贷业务。

7、正规公司都有正规流程,放贷之前就要求交纳费用的贷款公司统统可计为骗子公司,请不要相信。

8、以贷款培训作为入职前提的公司也可直接列为骗子公司,可上工商局查询。

9、无论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谨慎充当担保人,更不要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替他人贷款,否则要承担贷款连带责任或还款责任。

10、法律是道红线也是一道护身护。作为大学生不要参与不良校园网贷,不做网贷代理,不宣传网贷,不触碰法律这条红线;如果,深陷网贷陷阱,一定要寻求警方的帮助,寻求法律的保护,不可走向极端。按照最高法新司法解释,民间借款的利率有两道杠,一个是年利率24%,所有不超过这个利率的收益都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借10000元钱一年利息最高不能超过2400块钱。 ”还有一个关键数值是年利率36%,是对于已偿还利息的约定。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的利息高于年利率24%,但不超过36%,也是可以的,想要回来法律不支持。但如果已经偿还的利息超过了年利率36%,法院支持其要求返还超过的部分。

 

电话:028-87213736 87213782(Fax)
邮箱:xsc@cisisu.edu.cn